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shipinjianji 2022-06-01 11:31 行业知识

弗朗索瓦 · 特吕弗 François Truffaut
 
◉出生日期:1932-02-06
◉去世日期:1984-10-21
 
弗朗索瓦 · 特吕弗于1932年2月6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作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以他为代表的的电影手册派对电影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作者论的推出使得电影导演的身份和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他的电影中充斥着丰富的情感与对立,以儿童与成人、正义与邪恶的情感体验表达着这个迷影者对于电影最深沉的眷恋。特吕弗的电影就是他的生活,而他的生活也如同电影。1984年10月21日,度过数月与脑癌的斗争,在塞纳河畔的一家诊所里去世。
 
作为影评人的书籍作品有《我生命中的电影》、《希区柯克论电影》等。电影代表作有:《四百击》、《祖与占》、《零用钱》、《最后一班地铁》、《日以作夜》等。凭借处女作《四百击》获得1959年第12届戛纳电影节的十佳导演奖,1974凭借《日以作夜》,获得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十佳外语片,是法国电影史甚至是世界电影史无法绕过的电影人。
 
 
“我做梦都想为特吕弗工作,我就是想给他当导演助理。”
 
——吴宇森
 
 
顽童特吕弗
 
特吕弗出生于法国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建筑装潢师,母亲曾做过秘书工作。童年时期的是特吕弗是个难以管教的“坏孩子”,如同《四百击》中的男主角安托万一样,经常离家出走,甚至被父母送到少管所,难得的是这个叛逆的坏孩子却痴迷于电影和文学。
 
1946年,14岁的特吕弗被迫辍学,在社会上混迹,15岁在巴黎发起电影俱乐部,在成为影评人之前的特吕弗,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曾做过交易所职员、焊接工、新闻记者、农业部电影放映员等职业。坎坷的童年经历造就了他往后辉煌的电影生涯。参军半年的特吕弗当了逃兵被关在军人监狱,后来又因“性格不坚定”为由被军队开除。
 
 
年轻时的特吕弗
 
直到遇到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人——法国有名的电影理论家安德烈 · 巴赞。二人的相知相遇,几乎成为了电影史发展的拐点。
 
 
影评人特吕弗 
 
1953年,巴赞再某次接济了特吕弗,成为《电影手册》杂志编辑,为电影撰写文章。1954年1月,让特吕弗名声大噪的《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在《电影手册》的第31期发表,这篇文章也使得特吕弗从名不见经传的影评人逐步迈向电影理论家行列,这篇文章被视为法国电影新浪潮动作的纲领和宣言。
 
特吕弗常常针砭时弊的以极为辛辣的笔触和刻薄的口吻毫不留情的抨击那些“优质电影”,指出这些电影中无处不在的程式化套路、回避现实的虚无主义、陈词滥调的主题蕴含、缺乏创新等问题。主张“作者论”,即电影必须完全按照导演意志拍摄,并且要确切的反映创作者的个人观念和主张,以作者电影与那些“优质电影”相抗衡。“真正的电影作者应该是把某种真正个人的想法带进他的题材的人,而不仅仅是在饶有趣味却毫无生气地表现原始素材的人。”
 
特吕弗在节目中谈“优质电影”
 
 
导演特吕弗
 
在1958年至1962年短短的几年间,将近两百位导演拍出了他们的处女作,以低成本、非职业演员出演、外景拍摄等手段突破了传统大制片厂的硬性条件束缚,为世界电影输送了这股新鲜的血液,引发了电影史上大名鼎鼎的法国电影新浪潮。
 
作为导演,特吕弗喜欢被生活验证了的故事,创作的源泉多半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周围人的故事。曾经说道自己电影里有20%是自己的生活,20%是报纸上看来的,20%是来自身边人,还有20%是纯粹的杜撰,也就是说纯想象的部分是非常小的。
 
 
电影《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 (1959)
 
1959年,特吕弗处女作《四百击》问世,电影讲述特吕弗童年的故事,男主角安托万成长与家庭和院校的夹缝里,某次逃学时,在街上遇到出轨的母亲,在院校以母亲重病濒死的借口不做作业,被父亲得知后遭到几记耳光,随后离家出走,夜不归宿,在归还偷窃的打印机时被保安抓住,送到少管所,随后逃离少管所路途逃向海边的故事。电影中的儿童以单纯、果敢和无邪来抵抗成人世界的虚伪和不负责,安托万的悲凉童年与迷茫无措正是导演特吕弗童年心境的写照。
 
这是一部关于特吕弗自我的半自传式电影,这部献给巴赞的礼物在电影开拍的次天巴赞就因白血病去世。
 
《四百击》中的片头词“献给安德烈 · 巴赞”以感谢巴赞的知遇之恩。
 
本片在戛纳电影节惊艳四座,夺得十佳导演奖。看完《四百击》后,更是让有名的电影史学家乔治 · 萨杜尔称特吕弗是个让自己无比钦佩和尊敬的天才。
 
《四百击》的横空出世,某种程度上是引发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导火索,使得电影史正式迈向现代化叙事,导演自身的风格与个性倾向集中的被电影展现,电影成为述说创作者自身故事的语言,反映电影后面的作者个人的生命经历和哲学思考。
 
翌年的3月6日,另一位《电影手册》编辑,让-吕克 · 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在法国首映,同年,在柏林电影节上斩获十佳导演奖。一前一后的两部电影被学者称之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之作。而《四百击》早于《精疲力尽》上映近一年时间,使得特吕弗成为当之无愧的法国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
 
 
演员让-皮埃尔 · 利奥德 Jean-Pierre Léaud
 
同个导演采用同个演员出演同个角色长达20年,放置于电影史的维度,仅有特吕弗与利奥德这对亦父亦友的搭档。利奥德的这这一张脸也成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标志。
 
特吕弗拍摄出的安托万系列《安托万与柯莱特》Antoine et Colette (1962)、《偷吻》Baisers volés (1968)、《婚姻生活》 Domicile conjugal (1970)。影迷也见证了银幕中的利奥德从迷茫少年逐渐成长为结婚生子遭遇到生活中的琐碎烦恼的人。电影作为巴赞与特吕弗之间亦父亦友的存在转嫁到特吕弗与利奥德之间,对于特吕弗而言,电影就是生活,而利奥德的生活就如电影。
 
无论是短片《顽皮鬼》中那群调皮捣蛋的孩子们、《四百击》里迷茫无助又叛逆的安托万、《野孩子》里在医生帮助下逐渐融入社会的野孩子维克多、还是《零用钱》里面那些迷失自我又本心善良的孩子们,特吕弗都在用镜头记录那些随着时代发展容易被成人忽略的孩童成长,这些朴素而又真挚的瞬间也构成了特吕弗电影中独有的儿童世界。
 
《顽皮鬼》中的孩子们
 
《射杀钢琴师》Tirez sur le pianiste (1960)作为特吕弗的长片电影,一部迷影式的黑色电影,讲述的是因妻子自杀后而隐姓埋名的钢琴师查理因为弟弟躲避仇家的追杀,而使对查理充满爱与鼓励的酒馆女侍不幸中弹而亡的故事。
 
第三部长片《祖与占》Jules et Jim (1962)作为电影史上有名的爱情片或者称之为叁角恋电影,讲述的是德国人祖与法国人占二人志趣相投而相识,二人却爱上了同个女子凯瑟琳,占成全了祖和凯瑟琳,然而一战使得占与二人失去了联系。战后,三人再次相遇,在微妙的情感中维持着三人的平衡,本片也展现出影史中经典的叁角关系,四十年后,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在电影《戏梦巴黎》中向此片致敬。
 
电影《祖与占》Jules et Jim (1962)
 
《华氏451度》Fahrenheit 451 (1966)作为特吕弗的一部彩色电影,极具象征意义和政治讽刺。在未来的世界,禁止阅读,书籍遭到抵制,消防员的职责变成焚书和抓捕读书的人,而电影的主人就是身为消防员的蒙塔格,电影讲述了他从焚书逐渐发觉到书中乐趣并最终逃离这一地狱的过程。
 
特吕弗不仅以安托万系列表达自己对于“电影为何?”以及“电影何为?”的创作观念,更是以《射杀钢琴师》、《祖与占》、《华氏451度》等电影表明特吕弗不仅具备电影作者的操守,更是体现出其驾驭多种题材的能力和手段。
 
特吕弗自从触及电影起,就以先锋者的姿态、针砭时弊的评论为电影摇旗呐喊。持续突破自己的既有风格,寻求更宽泛的题材类型,致力于探索艺术电影和作者电影的边界,在电影的艺术性、商业性和民族性中找寻自我。以身作责,拍出惊艳四座的影史经典,以真诚而细腻的情感执笔书写生命体验。
上一篇:韩国著名的电影导演有哪些
下一篇:中国独立电影导演有哪些

猜你喜欢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13621000179(主管直线)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967号